走在路上的一个女人,突然倒下。接着,她的手指像被点燃一般,冒出了蓝色的火焰红盘策略,就像燃烧的蜡烛,逐渐变短,直到消失。这是高仓亚纪子在多年后写下的诗《致那些不知道原子弹的孩子们》。在一些资料中,她还有另一个名字——高仓秋子,原因是翻译的不一致。因此,无论是高仓亚纪子还是高仓秋子,指的都是同一个人——她是广岛原子弹爆炸时,年仅19岁的那位“核口逃生”的日本女孩。
这首诗显然描绘了她看到的一个场景,虽然并非直接发生在她自己身上,但无法否认,她曾经经历过那种如火焰般痛苦的过程。诗歌中的意象虽富有表现力,但也隐含了她的亲身经历。她的生命中的苦难远比她所描绘的更为漫长,或许正因如此,她的笔触如此深刻与痛苦。
广岛原子弹爆炸,亦称广岛原子弹事件,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1945年8月6日。当时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原子弹。那天清晨8点整,三架B-29轰炸机从高空飞临广岛。但由于此前几天B-29已经飞越日本领空,进行的是训练,广岛的市民并未对此产生警觉。很多人仍然认为这和以前一样,只是例行飞行,甚至有些人抬头望着美机,未曾预料到接下来发生的恐怖事件。
展开剩余81%广岛的市民因为这种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,未能及时躲避即将降临的灾难——他们没想到,其中一架B-29带着重达五吨的原子弹,正在等待释放。9时14分17秒,装载原子弹的B-29启动了自动投弹装置,约一分钟后,原子弹脱离了舱门,45秒后在离地600米的空中爆炸。瞬间,强烈的白色闪光照亮了广岛,接着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,广岛上空升起了巨大蘑菇云,几百根火柱直插云霄,城市瞬间化为了一片炽热的火海,生命在其中如纸一样被烧尽。
当时广岛的人口约为25.5万,但由于人口流动性大,爆炸瞬间造成的伤亡数字至今无法精确。学者们根据后期估算,初步得出:约5万人死亡,7万人受伤。三个月后的1945年11月,死亡人数已经上升至12万,直到今天,广岛和平纪念馆给出的死亡总数为20万人。这意味着,即便是在最初估算的12万人中,还有许多人在随后的日子里死去,当然这些数字并未包括那些幸存的伤者。
那天上午红盘策略,19岁的高仓亚纪子和往常一样,早早来到银行上班,距离爆炸中心不到300米。她并未意识到危险来临,甚至觉得当天的天空格外美丽,云朵轻飘飘地挂在空中,给她带来了一份愉悦的心情。和同事们简单打过招呼后,她便开始了自己的日常工作。9时15分,她的记忆在那一刻定格:一道耀眼的闪光瞬间把她从工作中拉入了噩梦之中。紧接着,她被强大的冲击波掀飞,重重地撞到了银行的钢筋水泥墙角。
她从昏迷中醒来时,发现身上多处伤痕累累,尤其是背部,几乎被震飞的冲击波撕裂得满是淤青。她没能感到剧烈的疼痛,唯一记得的只是那一闪而过的光。过了许久,一名同事——与她同龄的佐美本江把她叫醒。佐美本江哭泣着告诉她,银行里只有她们两人幸存下来,其他人全都在爆炸中丧生,甚至一些人因高温被“气化”,变成了地面或墙上的黑色影子。她们都不知道接下来会如何,只能凭借求生的本能,互相搀扶着试图走出废墟。
她们艰难地走到大街上,那里的景象已经不再是普通的街道,而是一幅令人震撼的末日画面。街上的尸体如同被火焰吞噬,手指上燃起了火焰,慢慢地从指尖蔓延到全身。高仓亚纪子深深震惊,没想到人类的手指和身体竟然会如此燃烧和变形,这一幕深深刻在她的记忆里。
当她和佐美本江终于走到一处曾经的军营时,她们看到的景象让她几乎无法承受——士兵们曾在这里裸露着上身做早操,但现在他们的身体已经化为焦黑的影子。两人再也走不动了,跌倒在地,只能休息。高仓亚纪子说,等到黄昏,她感到极度的疼痛和头晕,恶心不断,呕吐了两口带血的痰。看着士兵们的死去,她突然意识到自己也许会死在这里,死在这片曾经是她生命的“战场”。
但正是在这份即将死去的意识中,高仓亚纪子凭借着身上的伤痛意识到,她还活着。那种穿透全身的剧痛,提醒她这血是她自己的。就在那一刻,她对自己说:“我一定要活下去。”
一个月后,她唯一的幸存同伴佐美本江不幸去世。在爆心500米内,12人幸存下来,高仓亚纪子和佐美本江距离爆心仅有260米。佐美本江死后,高仓亚纪子成了唯一一个幸存者,成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。
专家们分析认为,她能活下来有四个主要原因:1. 银行大楼的钢筋混凝土墙为她提供了某种保护;2. 她的桌子恰好位于最坚固的墙角,成功抵挡了冲击波的直接冲击;3. 冲击波在撞击墙角后分流,她处于中间位置,因此没受到太多后续冲击的影响;4. 她昏倒时用手护住了头部,减少了头部的伤害。
然而,高仓亚纪子在这场“奇迹”中并未完全摆脱困境。她的心理阴影始终没有消散,常常做恶梦,心神不宁,尤其害怕火光,甚至不敢靠近窗边。在努力克服内心恐惧的过程中,她找到了一份幼儿园的工作,看到孩子们的笑脸让她稍感安慰。她还成为广岛和平文化基金的讲述者,向人们宣传远离战争、热爱和平的理念。然而,原子弹带给她的创伤远非孩子们的笑容所能治愈。
她直到34岁才结婚,那个时候已经是1960年,离原子弹爆炸已有15年。结婚的经历对她来说并不容易,孩子们的笑脸并没有治愈她内心的恐惧。她也曾在寺庙找到某种心灵的慰藉,在与住持的关系中逐渐产生感情,最终走入婚姻。
45岁时,高仓亚纪子因核辐射引发的疾病开始行动不便,最终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余生。她患上了骨质增生或脊柱肿瘤,无法获得与原子弹爆炸相关的资助,这让她感到寒心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她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,最终死于病痛。
如果高仓亚纪子现在还在世,她应该已是96岁的老人。她的故事如今已经无人再提,但她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历史的沉重与人类的坚韧。正如她诗中所写:“手指燃起了火,像冒着蓝色火焰的蜡烛,越燃越短。”这一刻,历史与人性的教训依然在低语。
发布于:天津市金御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